水泥仿古预制雀替安装 1. 大雀替:用大块整木制成,上部宽,逐步向下收分后,在底部还加一个大斗,然后再整体地放置于柱头上。大雀替在中国历史上较早见于北魏时期,在以后的各代中除喇嘛教建筑外,一般不用这类雀替。 2. 雀替:属于在古建筑上较多见的一个雀替种类,体积明显小于大雀替,其位置在柱与梁枋交接处的下部,其造型不似大雀替在二度空间上多向发展,而向左或右及下发展。雀替在宋代时已较为常见,且多用于室内。从元代开始在室内外随意使用。明、清时主要用于室外,而室内较少使用。明、清时还在雀替下加了一拱一斗,此为前代所没有。 3. 小雀替:此类雀替主要用于室内,因体积小,本身造型没有太多时代性变化。 4. 通雀替:此类雀替的外形与雀替相比没有大的不同,主要区别在于结构:柱子两侧的雀替是分别而插入柱身的,但通雀替则是柱子两侧的雀替为一个整体,它是穿过柱身而成立的。 5. 骑马雀替:当二柱距较劲,并在梁柱交接处还要用雀替,此时两个雀替因距离过近而产生相碰连接的现象,骑马雀替就此形成。但其装饰意义远大于实用意义。